中超第二阶段将重启,外籍裁判执法引关注,中国足球裁判咋了?
作者:24直播网 2025年09月14日 10:17

中超联赛第二阶段马上要重新开始了,听说,虽然现在因为疫情,跟国外的往来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不过相关方面还是打算请外国裁判来裁判中超联赛第二阶段赛事。

挑选外籍裁判执裁,主要由于第一阶段中超联赛期间涌现大量裁判相关纠纷。不仅限于中超联赛,当前进行的女超联赛、中甲联赛等,同样遭遇严峻的裁判争议判罚。虽然男子足球项目今年未曾发出惩处通知,但女子足球联赛却因存在争议的判罚,导致发生了严重的群体性斗殴事故。

中国的足球裁判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这确实是所有关注中国足球的人迫切想要弄明白的事情。

中超裁判争议_中国裁判水平提升_中超外籍裁判

本文作者马德兴(最右)参与了2017年的中国金球奖颁奖典礼,相关图片来源于东方IC

围绕裁判的纷争,并非仅在近年各级联赛中出现,而是长期存在的棘手难题。中国足球在本世纪初首次“打黑”行动,某种程度上正是从裁判问题开始的。而2009年那次影响更为深远的反赌打黑风暴,也始于引发广泛质疑的判罚。所以说裁判层面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足球界核心议题。

当然,2009年那次“反赌扫黑”行动之后,相信如今“官哨”“黑哨”等现象已显著降低,更主要的原因,或许是裁判员个人专业能力不足所致。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裁判在2002年世界杯首次登场后,随后的几届世界杯比赛中,再未出现他们的身影。

助理裁判穆宇欣曾经有机会进入马来西亚主裁判的大名单,但马来西亚主裁判只是候补身份,所以穆宇欣最终未能入选。到2018年岁末,亚足联向国际足联提交的负责裁判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赛的法官名单,包含了来自中国的马宁与傅明,他们将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由亚足联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育。倘若培育顺利,便可能入选执法2022年世界杯的最终阵容之内。

中超裁判争议_中国裁判水平提升_中超外籍裁判

裁判马宁(图据东方IC)

中国裁判在世界杯上消失了整整二十年,从2002年等到2022年才有了重新亮相的机会。这么长的等待时间,说明过程非常缓慢。而且,马宁和傅明最终能否被选上,现在还不得而知。这种情况,也间接显示了中国足球裁判的整体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国内比赛时出现各种有争议的判罚,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在今年的中超、中甲以及女足联赛中,这些现象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明显。

中超外籍裁判_中国裁判水平提升_中超裁判争议

裁判傅明(图据东方IC)

中国裁判水平提升_中超裁判争议_中超外籍裁判

那么,裁判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准为何欠佳?首要原因或许在于管理层面存在弊端。

造就一名出色的裁判其实非常不易,这与培育杰出的足球运动员道理相通。多年来,由于我们在裁判员培育体系、培育机制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导致优秀球员难以涌现,情况也类似。因此,当联赛发展需要更高水准裁判员保驾护航时,人们才惊觉:原来我们严重缺少高水平的裁判啊!这种情况跟中国足球目前“后继乏人”的困境如出一辙。或者说,是整个中国足球的氛围、体制促成了眼前的局面。

所有人都想着用人而不是首先想着培养人,优秀的裁判何以而来?

以一个具体案例来说明:过去十年间,担任亚洲洲际赛事决赛裁判职务的中国籍官员中,首位是王迪这个人。他在2016年于印度举办的亚洲U16青少年足球锦标赛期间,负责执裁了最终的金牌与银牌争夺战,并且赛事结束后亚足联的内部反馈相当正面。事实上,王迪是通过参与亚足联举办的裁判研修项目,才逐步成长为一名国际级裁判的。在亚洲区域性的国家级别赛事里担当决赛裁判并非易事,倘若专业素养、业务水准不够,根本不可能获得这个机会,否则又如何解释王迪是近些年首位并且是现今唯一一位负责过冠亚军对决决赛的裁判?而且,一旦主哨过亚少赛这样的决赛,日后的职业发展轨迹也就显而易见了。

然而,审视当下的王迪,甚至未能获得国际级裁判的头衔。国际级裁判的认定,需由中国足协进行推荐,而一名得到亚足联裁委会认可的裁判,在国内却缺乏申请国际裁判的资格,这或许不能单纯归咎于其专业能力或水平。更深层次的缘由,想来无需赘言。

再举个事例:国足协会每年都有提交不少于七个国际级裁判的申请名额。要成为国际级裁判,至少英语要能进行基础对话,然而,中国的国际裁判中,有的甚至不会说一句英语,少数人甚至在担任国际裁判期间,一次国际赛事都没执裁过。这是为何?因为他们连基本的英语沟通都做不到。那么,这样的裁判又怎能称为国际级裁判?

这类“反常之事”“反常之象”其实还可以列举许多,显而易见,在这个环节里,成为国际级裁判的首要条件或许并非专业素养与专业程度。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倘若不将专业素养与专业程度置于首位,那么,在实战环节(执法联赛)中发生误判、漏判、错判等一系列状况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因此,若中国足协作为足球事务、足球领域的最高管理机构能够真正重视事务、关注专业,局势也许会向积极的方向演变。要不然,中国的裁判弊端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获得彻底的纠正。

可能有人会说,要是国内裁判不够好,那就请外国人来当裁判,这种想法本身就不是负责任的表现,跟现在中国男足国家队面临人才断层的困境,那些人热衷于讨论“归化”球员,甚至觉得越多越好,道理是相同的,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中超比赛的裁判都是外籍人士的时候,中国的本土裁判如何能够得到锻炼和进步呢?这是一个需要平衡的问题。

足球新闻 查看更多
直播 录像 集锦 快讯